会场
必赢彭建英老师开场介绍
马大正研究员
5月17日晚,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大正研究员做客我校“侯外庐讲座”,为全校师生作了题为“中国边疆治理:从历史到现实”的学术报告。校内外师生百余人听取了报告。
马老师的讲座分为四个方面内容,分别是:中国边疆的界定及其发展的大势、历史特点与战略地位,中国古代边疆政策研究中形成的共识和当代启示,当代中国边疆治理的演进阶段和治理举措试议,中国边疆治理的战略思考。
讲座中,马老师首先阐释的中国边疆概念的界定, 指出需要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地理、历史等方面予以综合界定,具体分析了边疆与边地的差异,继而阐述了中国边疆发展的三个大势,并指出中国边疆演变具备四大特点,分别是悠久的历史——曲折发展过程中的连续、广阔地域——分散发展演进后的统一、多样的民族——自立发展基础上的融合、复杂的问题——多重矛盾发展的叠加。关于中国边疆的战略地位,马老师指出,需要从历史发展的高度和现实发展的实际两方面综合考察,特别是需要从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和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高度深刻理解我国疆域发展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当前,中国古代边疆政策研究中形成的共识主要是:中国古代治边政策自秦汉时期初具规模,经隋、唐、元、明诸一统王朝的充实、完善,到清朝形成了完整体系;历史上的治边政策虽具有鲜明的阶级属性,但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统一,协调了民族关系发展,推动了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演进;充分认识到中国古代“大一统”思想在中国古代边疆形成过程中的影响和作用;清代的边疆政策未能正确应对由内边防务到外边防务为主的根本性转变。中国古代疆域发展给我们以重要的历史启示,那就是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边疆是国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边疆的发展关系到国家发展的大局,边疆的稳定关系到国家稳定的大局,所以一定要处理好发展与稳定的辩证关系;中国独特的历史传统之一,中央政府的权威是维系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因素;历代边疆政策的治理形式,值得后人在创新的基础上予以认真总结和创新;要在增强民族凝聚力、国家向心力上多做些事;需要加强对边疆大吏的研究。马老师将当代中国边疆治理演进分为三大阶段,并具体阐述了各自阶段的发展特点。最后,马老师从边疆治理战略的构建、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发展与稳定、边疆教育重在育人等四个方面对中国边疆治理深入发展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报告结束后,马老师和与会师生就隋唐中国疆域的发展、如何研究近代中国边疆、中国边疆的战略地位等问题进行了交流互动。
马老师虽年已耄耋,仍精神矍铄,讲课娓娓道来,如行云流水,整场报告持续2个多小时,令参会师生享受了一场学识盛宴,大家对马老师的精彩报告致以热烈而持久的掌声。